黄浦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发布时间:2009-03-09 来源:

 

 

 

   

 

 

   

 

 

项目名称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学科分类     德育                            

申 请 人   汤晓莉         联系电话    53530121   

申请人单位   厦门路小学   联系电话    53530121   

单位地址  厦门路180    邮政编码    200001      

申请日期       20051111                  

 

 

 

 

黄浦区教育局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完成

时间

 

20086

 

学科分类

 

 

1.高等教育  2.基础教育  3.学前教育  4.职业技术教育  5.成人教育  6.教育发展战略  7.教育管理  8.德育  9.美育  10.体育  11.综合   12.其他

研究类型

 

 

1.基础理论  2.应用研究  3.应用理论研究  4.开发研究  5.综合研究

课题负责人

姓名

汤晓莉

 

 

36

 

小学高级

工作单位

 

上海市黄浦区厦门路小学

职务

 

德育教导

课题组主要成员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长

分工

 

孙磊

 

 

 

殷建泓

 

 

 

杨旋华

 

 

 

 

 

 

 

 

 

 

33

 

 

 

 38

 

 

 

36

 

小高

 

 

 

小高

 

 

 

小高

 

黄浦区厦门路小学

 

 

 

黄浦区厦门路小学

 

 

 

黄浦区厦门路小学

 

科研、学生活动研究

 

 

学生活动实践研究

 

 

学生活动实践研究

 

设计、实施、活动开发研究

 

班队活动开发研究

 

 

班队活动开发研究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开发研

究》

《小学生课堂学习创新潜能开发

的探索》

《校本德育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的探索》

 

 

汤晓莉等

 

 

汤晓莉等

 

 

孙磊

 

论文

 

 

论文

 

 

论文

 

已向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组申报

 

已向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组申报

 

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专业会三等奖

 

200511

 

 

200511

 

 

200510月获奖

三、立论依据

(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一、 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

为改变小学德育工作不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新情况需要的状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11月颁布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作为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目前,校本课程开发被确定为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找到其与学校德育的结合点,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本课题研究将深入探索具有校本的地域特色和适合小学生实际的德育校本课程,通过系列的开发实践,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从而在理论上实现德育的创新,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创新价值。

二、 本项研究的实践意义:

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国家对德育课程的决策和控制,强调统一性,忽视个性与多样性,学校教师纯粹照本宣科,进行德育教学,不能根据学校德育资源的实际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又受到德育至上的影响,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影响。而我国现时期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能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德育要求、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家庭与社区的德育因素,因而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具有三方面的实践意义:

1)改变中小学德育课程不适应各地区学校学生个体差异的状况,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

成长。校本德育课程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各地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同时又让学生参与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能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积极性。校本德育课程还能确切依据学生所处的道德认识发展水平(或阶段)安排德育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并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能达到一定的道德水平(或阶段),一般国家德育课程不能解决此类问题,而校本德育课程却能很好地根据每个学生所处的道德水平,利用学校现有德育资源来解决这类问题,为学生健康成长注入活力。

2)提高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师道德素质。由于国家德育课程较少照顾

到不同地区与学校教师教学水平,所选内容可能对于某地某时某人来说,教学是感人的、有启发意义的,但因教师的理解程度不同,对于另地另时另人来说,教学并非起到相似的德育意义,而且由于教师没有亲身参与德育课程设计,往往情愿依葫芦画瓢,不情愿补充有针对性的典型事例,也就收不到德育实效,另一方面教师自身道德素质不但不能得到提高,反而形成不愿主动地去补充新的德育材料的惰性。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让教师树立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人翁地位,更为自觉地去搜索和选择德育材料,分析学生,更为主动地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从而让教师在不断地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过程中,使道德素质得以提升。
 
3)促使学校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更有效地使学校、社区、家庭对学生的德育影响趋于一致。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强调根据学校的性质、优势、育人目标来安排学生的德育内容,充分调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动性,这样既可以对国家德育课程(如小学的社会常识课、中学的思想政治课)进行适当调整、改编和整合,也可以开设符合校情的德育选修课(如礼仪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和活动课(如社会实践考察),还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创设隐性德育课程,使各项工作充分体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让德育的核心地位得以突出。更为重要的是,校本课程开发还能充分考虑到家庭与社区的德育因素,利用真实的道德情境训练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家庭、学校和社区生活中道德规范的相异性与相同性,真正领会爱校、爱家、爱社会、爱祖国的连通效应。

三、 本项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学校德育研究,尤其是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上海市的二期课改,把德育课程度改革列为重要内涵,许多中小学都在探索德育课程的开发,我校已探索了几年,已具有较好的基础,特申报本课题研究,是符合国内外德育发展现实要求的。

 

 

 

 

 

 

 

 

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创设校本德育课程;

2、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编辑特色校本德育课程教材;

3、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教学资源,落实校本德育教学实践;

4、   开发校本德育实效,实现德育学习创新,发展学生道德素质。

二、研究内容:

1、注重整体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显性与隐性德育课程、综合与分科德育课程、德育活动课程等形式的的开发,形成校本五个年级的德育课程系列体系;

2、我们围绕新三年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认真做好这一校本德育课程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治会,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化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发展,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

3、扩大校外社会实践定点基地,组织学生去实践锻炼。培养他们热爱劳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

4、进行案例跟踪,检查目标达成度,完善德育校本课程;

5、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经验的总结,形成科学的、德育的理性认识。

三、研究方法: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模式根据一般的课程开发流程提出德育方面特殊的要求综合而成。

1.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目标选择与确立。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国家颁布的德育

大纲的指导,在校本德育课程科目化改革中,确立的目标是形成学生的三大意识(一流意识、时代意识、国家意识)和四大品性(责任心、进取心、坚韧性、适应性),培养学生的五自精神(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觉、工作自强、生活自理)。
  2.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主体的形成。为保持开发的校本特色,参与开发的主体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既有德育专职教师的参与,也有各教学骨干与学生代表参与;既有校领导的参与,也有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参与。

    3校本德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既可以是结合校情对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改造,也可以

是对校外引入的校本德育课程的重新改组;既可以选编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讲座小册子或开

展符合社区与校情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组织形式既可

以是设计校本显性与隐性德育课程,也可以是设计校本综合与分科德育课程,还可以是校本

德育活动课、必修课、选修课。

4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评价与调整按照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要求在教学中设置德育

情境,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说服、示范、角色扮演等问题。对校本德育课程进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学校评价,家庭评价,从而为下一轮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提供调整的方向与依据。

四、研究过程:

<>研究的策划阶段(200511月~2006年元月)

1、  申报课题

2、  收集课题情报资料

3、  深入调研校本德育现状的弊端(含问卷)

4、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5、  实施计划的相关准备

<>研究的操作阶段(20062月~20072月)

1、  研究确立校本德育课程系列

2、  研究制订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3、  编写校本德育课程的学材

4、  实施校本德育课程的教学实践

5、  举行专题研讨活动(四个)

<>研究的完善阶段(20073月~20078月)

1、  行动反思研究、调整研究计划

2、  完善校本德育课程系列、目标、学材、实践

3、  进行校本德育课程的测评

4、  收集、整理研究资料

<>研究的结题阶段(20079月~200812月)

1、  形成校本德育课程学材(出版)

2、  编辑专题论文

3、  编撰研究成果总报告

4、  办理结题手续

五、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本项目拟解决定关键问题:

1、开发创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实现校本德育学习的创新;

2、开发富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学材”(4门),促成学生德育特色素质的培养;

<>本项目的特色创新之处:

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

 

 

 

 

 

四、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我校自2001年至今,已形成了学校德育框架;为了顺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随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又在近几年的实践基础上,对《分年级德育序列》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分年级德育序列》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诚信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并在各年级实施过程中已经初步具有了教育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功能,同时,也为今后开展的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奠定了基础。

《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人员由学校德育教导牵头,校大队辅导员及在班队活动中有一定能力的班主任组成,全组人员都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力求通过学校、团队、班队三者有机统一的系列教育活动,相互作用、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以确保此课题的研究。

研究经费:预算需用10000元。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最终成果形式)

一、主要研究阶段:

200511月~200512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0062月~20072月,校本课程体系、校本德育内容系列;

20073月~20078月,4门校本德育课程“学材”,学案等;

20089月~200812月,课题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等。

 

二、最终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校本德育学材、学案集、课件。

 

 

 

 

 

 

六、经费预算

1.课题经费估算(包括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实验、资料、上机和小型会议等,分项填报)

1)课题启动经费(含开题费)1000

2)情报资料费2000

3)调查研究费1000

4)会议差旅费1500

5)实践研究费3000

6)论证、结题费1500

合计:10000

 

 

 

 

 

2.申请经费资助的数额:

1)经学校研究决定,同意经费由学校自筹解决。

2)请上级可能时给予激励与帮助。

 

 

 

 

 

 

 

 

申请人单位意见和信誉保证

  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同意申报。我校德育研究工作具有“科研兴校”和“创新学习潜能开发研究”的基础,以形成校本德育的初步特色。我校定在人力、物力、财力与时空等方面保障本课题按期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章)

                      200511 21

有关管理部门推荐意见

 

 

 

 

 

 

 

 

 

 

 

 

 

 

 

单位(盖章)           审批人(签章)

                               

区教育科研学术委员会

 

 

 

 

 

 

 

 

 

 

 

 

 

 

 

 

 

 

     

区教育局审核意见

 

 

 

 

 

 

 

 

 

 

 

 

 

 

 

 

 

审批人(签章)

     

 

分享到:
相关信息